逃票的悲喜剧

坐公交车不买票,谓之逃票。中国没机会逃票,加拿大渥太华有的是逃票机会。

炫富是小留学生群体中常见现象,座下“宝马”,一路“奔驰”。但也有某些款子腕女,偏爱放下身段坐公交。不为节俭,谁在乎那仨瓜俩枣车票钱?不为作秀,他们还不那么世故。为的是在寥寥无几的车资上显示智商,卖弄聪明,开加拿大的玩笑。

加拿大的公交车,小型的两个门,上车只能走前门,无论哪一种乘车方法,月票、现钱、划卡、交乘车小票,都在司机眼皮底下,没戏。大型的三个门,若从中门、后门上车,没人管你,中、后门就是窍门。

本文主人公,英文名字Franc Chen,来渥太华大学读本科。聪明,机灵,善于观察,喜欢透过表面现象挖掘规律性。进渥太华一两天就发现了乘坐大型公交车的诀窍,一发现诀窍就开始利用诀窍。但时运不佳,第三次就被游走不定、来去无踪的查票员逮个正着。六神无主一刹那,Franc Chen出类拔萃的天资立刻回归。他神色泰然地说自己刚来渥太华三五天(属实),这是第一次乘坐公交车(撒谎),正要向人请教如何买票呢(再撒谎)。思想单纯而年龄已过“不惑”的查票员信以为真,记下他的姓名、电话、住址和学生证号码,让他补买一张车票,完事。

回到住处,小伙子火从心头起,怒由胆边生,向三个室友发誓:“蹭车我是坐定了,四年下来,看能变相创收多少钱。‘宝马’是要买的,专供旅游、访友和兜风时开一开。‘家’与学校之间,97路与95路都是大型车,上苍安排得何等妥帖!天赐不收,反受其咎!”他还说经过科学计算,逃票被查的概率仅仅一千二百分之一。从此之后,上学下学,票越逃越大胆,胆越大越坦然。

岁月不居,白马穿隙,转眼之间临近毕业。枯燥的读书生涯懒得再继续,Franc Chen准备投身职场。凭所选的专业和所学的成绩,他有理由豪情满怀,信心充盈。但万万不料,投奔的第一家公司竟不看大节而看细谨,不考虑根本却着眼于末节。而他唯一的细谨和末节,不是违校规,犯校纪,迟到早退,考场作弊,而恰恰是数年当中乘车时仅有的三次短暂的尴尬。说实话,他几乎把这三次不尴不尬的破事儿忘到爪哇国去了。

那位30几岁的招聘官几乎面无表情的一番话,因为大出意外,起初让他心头一惊;而话的深度和重量,压得他涊然汗出。他懊恼而郁闷地向室友复述时,差不多一字不错。

“第一次逃票,你说你刚来加拿大而且是第一次坐公交车,取得了检查人员的完全信任;第二次被查,你说你口袋里恰巧没带零钱,查票员未予深究,连票都没让你补;第三次发现你没买票,你说你刚从后门上车,还没来得及走到前边去买。

“不尊重社会规则的人,不值得社会信任;善于发现法规的漏洞并恶意利用所发现的漏洞捉弄法规的人,应当明白,他其实是在捉弄自己;

“道德常常能够弥补智商的不足,但智商永远难以填补道德的空白。人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文化,无论如何不能没有人格。”

后来,第二家、第三家公司相继约谈,两家面试官的训辞温厉有差,深浅有别,基本意思同第一家无大出入。结果也很一致:“对不起,不能聘用你作我们的员工。”

擦不掉的 “污点儿”是自己涂上去的,在加拿大发展不可能有任何指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文凭前脚拿到手,回国的飞机票后脚也来了。临别之际,小青年之间的玩笑照开。室友兼好友调侃说:“飞机票可以逃吗?”

他回答得格外郑重其事、甚至庄重肃穆,绝无虚假成分:“自今日始,无论本人飘泊到地球的哪个角落,必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活,结结实实迈出人生之路的每一步。来渥太华四年,第一收获是明白了这个‘人’字的真谛,其次才是那点知识和学问。”

我女儿有两套房。其中一套,一茬接一茬出租给近在咫尺的渥太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Franc Chen办完退房手续回国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室友兼好友跟我畅谈了他数年坐蹭车的始末。 (文/刘福琪)

3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