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2):正月十五吃汤圆,欢欢喜喜圆了年

再有两天就是癸卯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又称上元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合称三元。

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传统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为主。如今没有了灯市的热闹。但是,节日里美食依然保留着,元宵当天的餐桌上,端上一碗白白圆圆的汤圆,是全国各地差不多的习俗,

元宵汤圆南北的差异
就像豆腐脑是咸的还是甜的,有区别一样,身处南北的中国人对元宵的吃法也有不同。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称之为汤圆。元宵直接来自节日的名称,这并不多见,粽子节、月饼节只是搞怪的说法。汤圆的字面意思就是热水中的圆子,倒是更加形象、传神。

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将事先备好的馅料,一般是枣泥、豆沙、花生碎等甜物,加一点点水增加黏性,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大笸筐里,反复摇晃,糯米粉也要有一定的湿度,否则不易成。或者中途将元宵放到清水中蘸一下,表面湿润后,再放到笸箩来回晃动,直到变成大小合适的圆滚滚的元宵。

过去在元宵节当天的北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当街的小铺,大力晃出元宵的场景,围满了一圈人,等着买点回家过节。糯米毕竟不是北方的作物,北方人很少在正月十五以外的日子吃元宵,我们小时候,也就元宵节当天早上吃几个,浅尝辄止,添点节日的氛围而已。

在南方,汤圆是百姓的日常吃食,专门的汤圆店也很多。和北方不同,汤圆是包出来的,生糯米粉先用水和成面团,然后把各种馅料包进去,团成圆圆的。相比北方滚出来的元宵,表面更加光滑,也圆的更加可爱。

名称和做法不同之外,元宵和汤圆最大的区别在于馅料。北方主要是甜口,南方则五花八门,这倒是和粽子的南北差异类似。

汤圆的历史
汤圆据传起源于宋朝的宁波,最早被称为“浮元子”,现如今宁波团圆仍然是最为有名。特别是猪油芝麻口味,和别处的香气有很大不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除宁波之外,苏州人也特别爱吃汤圆,此地称汤团,吴侬软语读出来,平添了几分软糯。

在苏州,糯米粉一定是水磨的才滑腻异常,《随园食单》中记载了水磨粉的制作方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带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去细粉晒干用。苏州人包汤团馅料荤素皆可,特别是荤馅最好。炒肉馅的团子适合在夏天吃,春天的青团则最有特色。

清明前后,青艾发芽,将艾汁加入糯米粉,包入枣泥或豆沙馅,不甜不腻,特有的清淡却悠长的清香,和白墙黛瓦、青石板的水巷最为相宜。苏州人手巧,一边旋转一边揉捏,一捏一揉之间,汤团可大可小。点心店里会有一些特殊造型的汤团,比椭圆的、一头尖、两头尖,只有懂吃的常客才能一眼分辨出里面是什么馅,

汤圆的做法
和水饺一样,汤圆主要的做法也是水煮,煮汤圆时,水温和时间的长短很难控制,稍不注意,汤圆破裂馅料就漏了出来,就是一锅糊糊。吃汤圆时,要小心翼翼咬开小口,轻轻吮吸,心急不得,看似洁白温润的汤团,若是囫囵吞咽,油滚的热馅定会烫破你的舌尖和口腔,整个元宵节的记忆就深刻了。

元宵佳节,张灯结彩。来一碗汤圆吧,一碗落肚,便是团圆。减肥等诸多要事,就节日之后再懊悔吧。(文/大鱼老庄,2023年2月3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