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淘宝(163):从系列彩盘见识中国颐和园美景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假若你尚没有机会去颐和园欣赏,那么就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的笔,一览这皇家园林的绝妙风采。颐和园八景系列彩盘是张松茂先生八十年代巅峰巨作,至于这个系列的背景介绍,大家可以从笔者所撰写或编译的系列文章所理解,不再在此重复。而下面所介绍的美景就是颐和园八景瓷盘的主题。

vf78-1

石舫突出水面,昂首翘望,恰似龙舟乘风破浪。尽管走到了长廊的尽头,但由于石舫的出现,使景色焕然一新,产生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可称为中外造园艺术的得意之作。

vf78-8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

vf78-3

排云殿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的时候更名为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中心部位,“排云”二字取自晋代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vf78-4

颐和园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vf78-7

颐和园俗称“皇家园林博物馆”,其中最大的一座桥就是十七孔桥。整个园林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昆明湖占了大半面积,湖中有一座小岛(南湖岛),连接昆明湖东岸和南湖岛的这座石桥,就是十七孔桥,它不仅是通往南湖岛的唯一道路,其本身也是一座值得品味与鉴赏的奇特建筑。

vf78-6

颐和园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

vf78-2

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深得乾隆帝喜爱。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vf78-5

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竣工时,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地仅数亩的小园,趣味究在何处,略举一二。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

关于80年代标注“皇家景德镇”的系列粉彩瓷盘,总共有六套52个。它们分别是红楼梦十二金钗(赵惠民, 12个)、西湖民间故事(江学炳,12个)、中国宫廷花卉之赞颂(张松茂, 6个)、中国颐和园八景(张松茂, 8个)、紫禁城(沈浮,8个)和中国百花仙女(赵惠民,6个)。网上众说纷纭,许多人热捧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究竟这是首套,但也有人建议收藏颐和园八景,因为前者是悲剧,而后者是著名的自然景观。笔者想要说的是,这要看你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不是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