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说(464):首次体验云演讲

活动之初,组委会负责人Peggy给大家暖场,扼要介绍参加当晚活动的三类人,即演讲嘉宾、演讲评论者(并非现场点评)以及应邀听众。上半场活动由社区名人,也是能说多语种的专家沈谢元主持,引出当晚第一位主讲任娅。

任娅分享了自己对艺术和茶的热爱。尽管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经济,但之后却是师从名师学国画,而2005年偶然成为普洱茶代理,到2012年重拾画笔。移民加拿大后以画为媒介,结识不少朋友,并在大家的帮助下,举办过两次画展,展出超过180多幅画。目前的她十分享受国画创作与品茶的悠闲生活。

双快中文罗老师与大家分享的却是“茶”字的来源。据罗老师介绍,“茶”原本应该是“荼”,但改为“茶”突显古人对茶认识的演变,来源于树,而非禾。关于茶的认识,有人认为那是穷人吃的苦菜,而罗老师提出自己的全新诠释,茶是“人在草木间”。假若大家细看茶,所谓“茶寿”,也就是108岁之说。看来,三分钟演讲,对所有人挑战都比较大!

Tina分享的主题是从文字写作到视频制作的苦与乐。作为曾经的文学青年,移民到加拿大之后,重燃文学梦,写了不少文字,意外得到众人好评。而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并逢小视频的流行,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Tina开始尝试制作视频。对于视频,Tina认为自己制作的原则就是接地气,目前与大家分享了十来条,感觉还不错。从实践中,Tina认识到文字创作与视频制作之间的差别,并表示她会坚持去创作,也希望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

作为医学博士的姜尼,也拥有诗人与作家的头衔,估计你想象不到吧!他为大家朗诵自己所创作的诗《枫叶红了》,得到主持人大力赞赏。从事中国茶和茶具进出口十余年的孔展文,也是一名茶艺师与诗人。在中国上大学时,尽管学的是西医,但中医也没有落下,而前往新西兰留学时学的是金融。喜得新西兰西人干妈,偏重中华文化交流。移民加拿大之后,孔先生从中医开始创业,但参展多伦多第一届茶文化节,看到西人为主,华人稀缺的现象,让他颇为震撼,借机进入茶业。之后孔先生参与多伦多作家节,再次与文人为伍。

五分钟中场休息之后,进入下半场,由朱咏梅主持。朱咏梅擅长多种语言策划,也是旅游达人、爱穿旗袍的财商教育者、会唱歌的资深财务策划师。在自我介绍中,朱咏梅特意谈到自己的家庭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缩影。在中国外国语学院毕业之后担任导游,有机会游览中国的山山水水,以及到海外留下不少足迹。朱咏梅扼要介绍东南亚/岭南饮茶习俗,也就是她外婆下南洋的故事。

据朱咏梅介绍,东南亚的华人饮茶方式是多种多样,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印尼人一般不喝热茶,而是喝冰茶,奶茶更具创造性。越南因为毗邻中国广西,喜欢花香的茶,特别有名的就是玳玳花茶。而泰国不叫喝茶,而是腌茶,做成一道菜,配上香料,需要放在嘴里细嚼;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会一边吃肉,一边喝茶,其中茶叶大多出自福建的乌龙茶。广式茶点的“饮茶”其实就是“叹茶”,也就是享受茶。潮汕功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融精神、礼仪、技艺等一体。

龙华是遗传学博士,自己创立龙博士健康中心,也是网络作家与诗人,真是多面手!龙华分享的主题是茶与体质的关系。比方说他自己是热性体质,而她太太是寒性体质,两人喝的茶就大不一样。小说家兼微商陈泓是笔者的老熟人,源自她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出版了两部小说。她主要介绍的就是自己多年来的各种追求–身、心、灵的统一。Henry Ho更是奇特,自己饮茶不说,还用茶来画画。职业水彩画家黄小央也算是老熟人,她出版了一部画作方面的专著。黄小央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创作三年,获得大奖的一张水彩山水画,内容就是安省最有名的阿冈昆的秋天。

作为国际文学社主编和诗人彧蛇(戴岩)强调大家不要自我满足,要相信自己做得更好!他介绍说,自己的古体诗已经获奖,能够分享的经验就是天天写,坚持写。他认为努力向外拓展,每一个人会做得更好。旅游达人马慧也是社区名人,因为先到非洲,从此与奶茶结缘。她给大家介绍的是有关金字塔的神秘面纱。影视话剧导演与演员肖棠华演讲的题目就是“我爱茶”。作为福建人,茶文化是老家离不开的,特别是功夫茶。肖棠华强调,他喜欢各种各样的茶,真是博爱!

最后,Peggy做总结发言。她感激所有被邀请的人,有些人准备充足,而有些人尽管没有准备,但依然很出彩。作为策划人,Peggy表示自己每次都会认真聆听,同时也希望在线的各位都会这样,并分享自己的感觉。至于下一期何时举行,Peggy给大家留下悬疑,你有心参与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