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乐的神父到心理治疗师

让华裔社区真正了解、接纳同性恋,在教育和减少偏见这部分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Petrus Tung曾经在台湾和马来西亚做神父超过十年。2008年,经过深思熟虑,他离开了教会。之后,他移民加拿大,目前在安大略省成为了一名心理治疗师。目前,他致力于为家里有同性恋、跨性别孩子的华裔家长做心理辅导。

近日,他敞开心扉,向加广中文台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Petrus Tung说,“人啊,做自己是最难的。从有理性开始,你要活出社会的理想,别人的要求。这时候,你可能就会不快乐,你要重新回到自己的本心,接纳自己,才能够快乐起来。做自己最重要是学会不在乎外在的期待,所以很难,因为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可以不在乎别人的期待呢?”

华裔社会接纳同性恋还有很长的路
2014年,加拿大的心理治疗师协会正式成立,Petrus成为了注册心理治疗师。他表示,通常,华裔的LGBTQ的孩子们并不需要他的帮助,他们有学校的帮助,有同伴和社会的认同,主要是他们的父母,如何面对这个问题,面对震惊和不能接受,他帮助他们分析背后的原因。比如,有些华裔父母会责怪自己,说是因为带着孩子来到加拿大,孩子接受了西方的影响,才会如此。那需要有人给他们认真分析,进行心理上的松绑。他总结说,华裔家长在面对孩子是同性恋的这个问题时,还是被自己的思维限制住了。

第一,觉得同性恋是不正常的,是病态的,不接纳。
面对这样的家长,心理治疗师需要帮助他们了解,性向是流动的,是一个光谱,而不是非黑即白。而排斥同性恋,大多是因为我们心理喜欢设立标准,而异性恋是标准中的”好”。
第二,孩子是同性恋会面对很多挑战,可能受到歧视,因为心疼爱孩子,而希望改变孩子。
第三,无法传宗接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第四,爱面子,在乎家庭的形象,别人怎么看,因为保守文化是非常担心旁人的眼光。
Petrus表示,自己遇到过一些家长,在理性上是接受同性恋的,而一旦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接受起来却非常困难。
第五,因为宗教的原因而不接纳同性恋。

作为曾经的神父,Petrus对此有更深的体会。Petrus Tung说,“我经过了漫长的思考和挣扎,慢慢地认识和领悟,我感觉,既然神的本质是爱,那么,它的爱不应分等级,它的爱是包容的,而不是排他的。我是个同性恋,我要做个快乐的同性恋,活出自己是荣耀神最好的方式,因为它创造了你。”

他也很感慨,让华裔社区真正了解、接纳同性恋,从教育和消除偏见这部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举例说,就算是在加拿大, 一些活跃的华裔社区服务机构,在这方面也是相当保守,对同性恋话题,宁愿避而不谈。现在,有一些华裔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相互鼓励和解答疑惑,反而比较有效。Petrus和记者谈及,自己出生于一个虔诚天主教家庭,曾经决定把生命奉献给主。但在做了十年的神父之后,他意识到,人还是要做自己。

寻求生命的意义
Peturs出生在马来西亚,是第三代华裔。小时候,父母将他送入中文小学,希望他不要忘记华人的传统;中学时代他使用的是马来文;到了大专,他主修电子工程,使用的是用英语。他形容自己成长的环境很多元,而且非常单纯,被保护得很好。

在他的生活里,宗教信仰是最重要的,他也从小就活跃在各种教会的活动当中,歌咏团,青年团等。他从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做了两年工程师。尽管工作顺利,但始终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也是在大专时期,他曾经暗恋过一个男孩子,就是喜欢和他在一起。当时,他对同性恋并没有什么概念,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就是单纯地被吸引的感觉 —— 以前,没有女孩子给过他这种感觉,所以,他也无法比较。但环境告诉他,别的男生喜欢的都是女生,所以,他从未向那个男孩子表白。

这件事情,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Petrus Tung说,“生命中有些问题,无法解答,比如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不想成立家庭,内心很清楚,我如果结婚,就是为了要孩子,为了有后代。那人生就这样过去了吗?觉得蛮空虚的,我希望能追求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以我的成长背景,我就决定要为主服务,为主工作,去修道。当时,对性取向这样的问题依然很模糊。”

1989年,他被所在的修会派往台湾,在辅仁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学位。毕业之后,他成为了一名神父,曾在台湾和马来西亚不同教区任职。2000年,他再次回到台湾,成为台湾基督教青年事工院长,培育年轻修士。从一开始,Peturs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做一个快乐的神父。他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非常认真,除了传教,他还会带领年轻人弹吉他唱歌,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但在对待自己的性取向方面,他始终是回避、否认,他认为自己是可以改变,最终能够做到放下挑战,拒绝诱惑。教会的清规戒律非常多,他也很非常努力遵守。他说, 修道的时候,这些都是戒,你没有选择。

上帝的爱是平等的
回想自己最终能够直面自己的性取向,Peturs表示,那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他回忆说,做弥撒讲道理的时候,他会告诉大家,神是无条件爱我们的,我们要接纳自己,做自己,活出自己——但每次讲这些话,都会刺痛他。在喜欢男生这个方面,他努力压制了那么久,依然无法改变。

有一天,他忽然想,如果自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还是无法改变的话,或许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想问题的方向错了。那之后,他的切入角度改变了。他隐隐约约觉得,神爱世人,而如果这(爱同性)就是他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不学习接纳?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决定试着接纳自己,到真正接纳自己,他用了五、六年的时间。2005年,他离开台湾,前往英国攻读心理治疗硕士,侧重于身心灵的咨询。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自己当时的伴侣,一个加拿大人,于是,他决定离开教会,并移民加拿大。他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满意,他说:“我个人认为,我现在对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我活出了自己,我不要求所有人都接纳我,也不需要他人的同意。比如,我是否出柜,向谁出柜,什么时候出柜,都是按照我自己的节奏,由我自己来决定,我只需认清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什么,不必在乎其他。”(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