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

–读白忠德《我的秦岭邻居》有感

“哒哒”,是母亲在溪边捣衣,洗衣粉泡沫扬起的光圈在阳光里碎裂,炸开一颗一颗的流星,消逝于秦岭南麓的密林斑驳中。林间传来的“咕同咕同”声,逆着光线,潜进古潭,清音里是仿佛遥不可及的远古呼唤,时光路上看着土里蹦出一个个肥嘟嘟的红薯,在炭火地烧烤下化成一缕黑烟竟渐渐地再也寻不着了。

梦里萦绕的故事,始终看不清全态,山涧里莫名出现的萤火虫也在流光中虚化以至于幻灭,醒来后独自怅惘,这梦太真,捉不到萤火虫的人想必是我,萤火虫它带着深山的宁静远去了,也或许是我们抛弃了它。红砖瓦房在山脚下匍匐着,像是山里一团团一簇簇的野花,只是蝴蝶不来,蜜蜂也不去采蜜,很多间红房子,在余晖里孤独着望山。奶奶站在院子里看着花坛里的杜鹃花,手指颤悠悠地还停在空中,嘴里喃喃着:“今年花开了十八朵,比去年多。”没牙的嘴重复着十八朵,从上午到日落西山。没纳完的鞋底被她压在了箱底,没有了大媳妇小姑娘扎堆晒着太阳,没有了隔壁李大嫂的张家村李家短的调侃,没有了张寡妇的抱怨,没有了那一片闹腾,她说没心情穿针引线。电视剧里的动物看得见摸不着,哪有咱秦岭的大熊猫,小猴子来得有人味?依稀记得小时候,在后山上,圈养了一片鸡鸭,每到饭点吵吵嚷嚷,简直是鸡飞狗跳,它们围着我的裤脚打转可怜巴巴望着我,发出咕咕呱呱嘎嘎的叫声,归栏的牛总要在路上撒泡尿拉坨屎才在鞭子地抽打中慢悠悠向前。屋后飘满垃圾的小河传来它独特的恶臭,惊扰了我未完成的回忆。

曾经的鸡飞狗跳在我单线的回忆线索中,是如此宁静安详,那只掉了毛的大公鸡总喜欢飞到烟囱上啼叫,而今钢筋水泥搭建的四角天空里,飘着不再清新的空气,地上已经没有了鸡和鸭的秽物,也没有一群人坐在一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拥挤喧嚣。现在,这里,安静极了,没有温度的安静逼得人浮躁和孤独。一部分人在浮躁里麻醉前行,一部分人在浮躁里反思,念念不忘儿时的纯粹,比如我,喜欢回忆童年。

白忠德先生的《我的秦岭邻居》对我来说太过熟悉和催泪,做了那么多年的梦,突然就呈现在眼前,是想哭哭不出来想笑笑出不来的头脑刹那放白,最终却是大笑着哭了。于是回忆又开始流淌,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白忠德先生的描写哪些是我的童年回忆了,它们交叉缠绕着,又交融在一起。书中熊猫在村民厨房调皮捣蛋的场景可不就是那条菜花蛇躲在门后边吐着蛇信偷窥我们一家人看电视的变身么?熊猫扣门问药以及羚牛夜访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在池塘戏耍和草鱼比赛游泳的趣事。读到野猪、竹溜、锦鸡、黄汉蛇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我蹲在地上学着母鸡下蛋憋得一脸通红的情景,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似乎映像里我还学过鸭子撇着腿走路。那声随着我的童年消失,只出现在梦里的“豌豆花壳”竟在多年之后在这本书里看到。白忠德先生在书中描写一段段温馨的动物故事,我读着,脑海里也同时上映着我童年的故事,回忆在血液里滚烫,灼伤着我的那颗想念的心。

《我的秦岭邻居》中最为让我动容的便是动物与人的那段情谊,文字皆由情生。记得文中“最后的熊猫村庄”里村民们祖祖辈辈与野生动物朋友们和谐伴生,贫穷而自足,坚韧而执着,好客而率性。这不正是对“邻居”的最好说明吗?是邻居,便平等,该互爱,也正如白忠德先生所说“我能深深感受到熊猫与人和谐相处的自然与融洽,感受到秦岭山中人与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白忠德先生笔中的人们虽然贫穷但是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面对生病的熊猫,倾囊相救,面对“不速之客”地到访,热情相待。每每读到村民、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与熊猫等野生动物相处的那些描写,我都能感到心中一股暖流涌动,并莫名生出一种悲哀。为文中的动物得到善待而感动,为已经再也回不去的童年而悲哀,曾经水里欢游的鱼儿,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也再没看到燕子在屋檐下筑巢。

初览《我的秦岭邻居》时,倒觉得它像一本秦岭野生动物的百科全书,是秦岭式《昆虫记》,是文字版的《人与自然》,但细嚼白忠德先生的文字时,为之前的想法惭愧了。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对秦岭动物们的挚爱和良苦用心,他不仅是在写动物,更深入到动物的内心世界,他爱这些可爱的邻居,也盼着更多的人去理解和爱这些秦岭的精灵。文中他试图去读动物眼神的那一幕让我心有戚戚。

“那次回来后,我给很多人讲我和熊猫眼神对视,有人就不理解,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都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只要我们和它们进行生命和生命的交流、沟通、碰撞、理解,就能走进它们的世界,了解它们的感情。”白忠德先生如是说,诚然,这看上去略显幼稚的举动其实正是一份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真诚的理解和共鸣。

万物共生,全其天性,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永恒的话题。白忠德的散文里对动物的尊重与关怀,或许可以让我们好好思考一番。

在他的笔下,动物是有感情的,它们也会也有喜怒哀乐,它们也会感恩也会记恨。从“冲冠一怒”到“教子有方”,从“侠骨柔情”到“扣门问药”,从“明珠出尘”到“呆鸡有爱”,这一串串的文字记录下的动物都是带着感情的,他用人格化的笔触诉说着每个动物的喜怒哀乐。它们虽不像人拥有那么多复杂的情感,但与人类一样,拥有着许多共生的东西,无论是生理习性还是情感抒发。它们是有感情的,面对爱情有自己的挑剔,面对亲情,做出的举动往往比人类更震撼,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也知道感恩。

动物的感情比人类来得更加简单纯粹,却不小心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佳肴或者可供观赏的玩物。保护区的楼台高筑,动物园的游人如织,莫不是对这些动物的另一种杀害。白忠德先生用笔抒写着对熊猫丹丹的自责“你先是被关在保护区的笼子里,终日烦躁不安,不停地撕咬钢筋,后来到了西安,住着独门小院,却是侯门深似海,整日孤寂落寞。也许你会说,与其锦衣玉食孤寂一生,不如老死秦岭爽快一时”。只有自然才是它们的归宿,人类若真爱它们,请记得它们自由的天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它们呢?白忠德先生在书中给出一个选择。他对三官庙的村民们示以由衷的敬意“人类把原本属于熊猫的栖息地还给它们的时候,三官庙的村民却得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离开祖祖辈辈生长于斯的家园,走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把水的归水,山的归山,把家还给它们。

白忠德将自己的目光辗转于秦岭故居,可见其对自己故土的热爱。故土朱颜改变,秦岭邻居渐渐匿迹,他发出了由衷的惋惜和对人类行径的痛恨。早有庄子的《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认为人和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万物与我并生于道,最终又统一于道。后又有袁枚《爱物说》曾言“夫爱物与戒杀,其心皆为仁也”,心怀仁念,爱物、戒杀成为人们保护自认生态链条的基本原则。现今又有白忠德先生站在生态文学的高地再次呼吁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尊重动物,善待生命,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关系。

著名作家陈忠实曾给予本书这样的评价:“我从这本集子里,感知到作家白忠德对于人类与动物和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良苦用心,这是一种美的情怀,亦是高尚的精神境界。”白忠德先生作为一个信仰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不仅具有传统文人所拥有的高风亮节,并且将眼光投射到宇宙自然,用充满温情的语言瞄准人类生存环境的靶子,发出他作为文人的时代良知。他美的情怀在于爱和赤子之心。

在白忠德的笔下,动物具有人类的情感,它们会悲会喜,会哀会怒。它们和人类是一样的,任何凶猛的动物都有其善意的一面,只要你尊重它们,它们便不会去伤害你,人是可以和动物建立感情的,它们本和我们处于平等位置。三官庙村民和动物之间的那段情谊镌刻着作者对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期冀,而在大葱坪的野外生活场面则寄托着他对原生态朴质生活的向往,这种返璞的愿景相比于我们对物欲生活的逐赶恰是另一番精神境界。也让我提醒自己,在前进的路上,不要忘了灵魂以及最初的本心。

合上书,今晚想必无眠,我看见喜鹊、锦鸡、松鼠、竹溜、萤火虫、猫头鹰、杜鹃在我的周身停落着,大黄狗追赶着笼子里逃出的小黄鸡来回打转,我背着我妈偷偷将兔子赶到胡萝卜地里看着它们刨萝卜,陪着它们躺在地上伸展着四肢,懒懒地晒太阳。即使知道只是回忆,也不忍心清醒过来。童年的回忆想必是要跟随我一辈子的了,然而一切都只能在头脑世界回放,“请放生我们吧”的哀嚎在每一根骨头里回荡。如果可以,多想回到小时候,听布谷鸟歌唱。(文/张忠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