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游记

2014年的酷夏,游览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本身有3个入口,多谢成都的同学庞的提醒,即一定要从南门(正门)进去,不要从北门进入否则看到的建筑全是反向的。不想到了南门后发现也有两个门:一个是所谓草堂门,入内可以直接按顺序看到草堂的一切如大廨、诗史堂、草堂遗址等。而不远处是真正的正门原为当年草堂寺的山门。正面挂有郭老题写的“杜甫草堂”的匾额。一般大家都是从这里进入。入内首先是改造后的杜甫纪念堂等,却没有多少可看的(多是领导人参观的照片,但是里面一些中国诗人的雕像十分传神,特别是李清照的–十分的小资)。看完纪念堂后可以转从西侧去看草堂部分,一路翠竹遮天,两面红墙夹道,前面就是所谓的花径,郭沫若的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将这里的景色做了十分传神的描述。

过了花径拱门就是著名的用瓷片组成的“草堂”两个大字的壁墙,这里是游客来草堂的必留影的地方,因为毛曾经来过草堂,并在这里留下了背影的照片,所以许多游客也学他的样子,背着手在这里留影。

在大廨和诗史堂里可以看到风格一致的杜甫铜雕,都是清瘦老倔的样子,这里是名联的集中批发地。名联之首也是我最推崇的就是清代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巻虎卧几诗客;先生亦留寓,有常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它和武侯祠的治蜀联(后来治蜀要深思)堪称成都名联的双壁。当然还有郭老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可见早年的郭老对杜甫的评介还是十分准确和崇高的,可惜后来他晚年的著作里又完全改变了他以前正确的观点了。还有近代将相的题联则可以不计。

走过工部祠(里面塑有杜甫和配享的陆游、黄庭坚的塑像)就是草堂了。建筑都是茅屋形状的,上面一律铺盖褐色的茅草,就是著名的少陵草堂碑的茅亭也是如此,十分有特色,全国仅见。在这里几乎所有读过的杜甫草堂诗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型,都可以对号入座:比如柴门(我更喜爱许浑的诗句:“柴门临水稻花香”)、水槛(“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四松(新松恨不高千尺)、药栏(“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拦”,这里是杜甫医保和零用钱的来源地)、五桃(还没有找到对应的诗句)等,一派田园乡野风光(如“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再如“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等),草堂诗集就是一部成都的植物志(丁香、枇杷、荷花、桃李、杨柳、桑松竹等)。

而眼前的一切就是一部展开的杜诗,杜诗在眼前读活了!

草堂为五间茅屋,中间是所谓的客厅(东壁应该有杜甫的朋友韦偃画的双马,可惜忽略了这个重要细节),左手则是书房和卧室,右边是家属卧室和厨房。十分简陋,但是在战乱年代这里是天堂了。庭院内广栽花木,有翠竹、桃李、草药和那十分细小的四松。另有石桌和石凳,应该是“老妻画纸做棋局”的地方。窗外当年可能看得到西岭的千秋残雪。

更可爱的是草堂招募了一些成都男女小学生做义务讲解员,听到她们童声稚气的讲解感到十分的欣慰。自然也有不少故意和她们开玩笑的:比如说杜甫的草堂有三重茅我怎么没得看见?又问“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在哪嘎达?小学生往往涨红脸解释说那是一千年以前的景象了,没看见现在都盖了高楼还有雾霾了嘛?讲解完毕后,她们都趴在石桌上细心写下笔记,记录下一天的感受和遇到的文史问题。这让我十分感佩。

中国出的文学家不少,同杜甫齐名的也保留自己遗址的也不少,比如屈原或者曹雪芹。但是这些遗址似乎都没有草堂的名气大。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可与英国的莎翁故居、意大利的但丁故居、德国的歌德故居相竞光辉。

更重要的这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中的桃源或者是精神避难的港湾。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般的命运是怀才不遇或者壮志难酬(所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古来才大难为用”),同时底线企盼是可以容得下自己书桌的一方净土,以便可以读书写作而不求闻达于诸侯。草堂正是提供了这样一方乱世的净土,而杜甫的草堂生活和写作也给后世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样本。

杜甫大概在草堂居住了两年另九个月,在这里创作了大概240首诗篇。从安史之乱的战场来到相对富裕和安定的成都,并有了自己的房产,朋友有时还提供禄米、树苗和家具,自己也可以种花植药,访友作诗,算得上是天堂了。

草堂诗中最著名的有三首:一是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二是表现杜甫伟大人格和理想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所有的杜诗选都躲不开这三首诗。

诸葛亮是杜甫心中的理想人物,自然一到成都就要去拜祭他,草堂距离武侯祠也不远,步行可至。这表现了杜甫安邦治国的政治理想。

茅屋秋风这首写的更好。历代身受苦难的诗人不少,但是很少有杜甫这样推己及人的伟大胸怀。这里反映了杜甫伟大的人格力量(为天下知识分子说话,杜甫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保护神)。说杜甫只是为了天下寒士着想而没有提及普天下受苦人更是求全责备。杜甫是实际的。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让所有百姓都住上房子,总要一步步来。先解决寒士的住房问题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里杜甫是伟大实际的,不是那种动辄要解放全人类的空想。

第三首春夜喜雨,杜甫用他那细致的笔描写了春雨、大自然和成都的美,更充满了对农耕丰收的期盼。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却字字喜气荡漾。

光这三首诗就足可以让草堂光耀千古了。更何况老杜在这里还写下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内容的“戏为六绝句”和政治讽刺诗“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

因为时光相对闲暇,他的诗中还出现了没有极细致的观察难以写出的自然风物(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等)。杜甫是一位拿了显微镜来观察大自然的植物学家!

成都人也是休闲型的。在少陵草堂碑的茅亭里,一个中年人正在做油画,看的出技艺并不高,画了一会儿,头就歪在廊柱上打起了盹。醒来随口吟了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我们两人目光一对,大家都笑了。(写于2014年8月2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