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美国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近期对加拿大加征关税的冲击波持续发酵,加拿大自由党领袖马克·卡尼(Mark Carney)4月7日在维多利亚市宣布了一项为期一年的临时政策组合包,旨在缓解退休群体因市场波动承受的经济压力。这一举措不仅折射出国际贸易摩擦对民生领域的传导效应,更揭示了加拿大各政党在选战中对关键选民群体的精准算计。
卡尼承诺将注册退休收入基金(Registered Retirement Income Fund,简称RRIF)的最低提取额度降低25%,并提高低收入老人保障补助金(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简称GIS)5%。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政策均带有明显的“危机应对”色彩——类似措施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期间实施。这种政策路径依赖暴露出自由党的双重意图:一方面通过技术性调整缓解老年人因关税引发的投资组合缩水焦虑,另一方面以短期福利强化其“危机管理者”形象。
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利耶夫雷(Pierre Poilievre)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反击,提出延长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简称RRSP)供款年龄门槛至73岁,并提高老年人免税收入额度$1万。两党政策设计的差异耐人寻味:自由党侧重于“止损”,而保守党更强调“开源”。这种分野恰恰对应了不同收入层次老年群体的需求——前者保护依赖投资收入的中产阶层,后者惠及仍具劳动能力的准退休人群。
阿巴库斯数据公司(Abacus Data)4月5日的分析显示,自由党在婴儿潮一代(55-75岁)中的支持率较去年12月飙升17个百分点,达到38%,反超保守党的33%。这一现象背后是老年选民对经济安全的极端敏感:他们既担忧关税导致股市波动侵蚀养老金,又恐惧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对加拿大主权的挤压。维多利亚选民西尔维娅·桑博斯基(Sylvia Samborski)的言论颇具代表性:“我们需要一个能应对特朗普威胁的领导人”——这句话道出了自由党近期民调飙升的核心动因。
值得注意的是,两党对老年选民的争夺已超越政策层面,演变为政治话语权的角力。阿尔伯塔省长丹妮尔·史密斯(Danielle Smith)与卡尼的隔空交锋极具象征意义:史密斯批评卡尼对保守派女性政客的“轻蔑态度”,实则是将经济议题转化为文化战争,试图激发保守派选民的群体认同。这种叙事策略反映出民粹主义政治在加拿大地方层面的渗透。
从卡尼团队安排安大略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亮相福克斯新闻“公关美国”,到BC省长尹大卫(David Eby)紧急磋商软木关税问题,地方政府角色的凸显暴露了联邦外交的困境。自由党试图将关税危机转化为“国家团结”的动员令,但其政策设计仍显短视:一年期的临时措施既无法根本解决贸易结构问题,也难以持续维系选民忠诚度。
更深刻的矛盾在于,加拿大政坛的“特朗普效应”正在重塑选举逻辑。正如维多利亚选民约翰·埃利斯(John Ellis)所言:“我们太久没在渥太华听到自己的声音了”——这句话既是对新民主党地方治理的不满,也暗示着选民对联邦政治代理人能力的期待。当经济民族主义浪潮冲击全球化红利时,加拿大各党能否超越短期救济,提出系统性应对方案,或将决定这场选战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