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压力山大”下放松疫情管制

9月伊始,香港新冠病毒病(COVID-19)单日确诊再次破万之后,近日数字持续回落。在多方呼声下,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终于宣布面向国际与台湾撤销入境隔离检疫措施,并将便利大陆与澳门居民进出香港措施扩展至全中国。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9月23日宣布,有关措施将从26日起实施。他强调这是随着确诊数字渐趋平稳,平衡多方面因素以后所作出的决定。

在此之前,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香港本财政年度恐将录得1000亿港元赤字(897.83亿元人民币),并警告2022年香港经济濒临负增长边缘。商界也公开表达了担忧香港经济走向心急如焚的声音。在经济压力增加之际,特区政府首席抗疫顾问袁国勇教授领头撰文,强调香港“完全有条件”恢复正常,并指出新冠病毒病成为风土病的“事实”,间接说明中国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在香港已不再可行。

后疫情恢复措施:恍如骨牌的24小时
根据李家超的宣布,9月26日香港时间06:00起检疫措施放宽以后,目前的“3+4”——从外国或台湾入境香港当天起接受三天酒店隔离检疫,后续四天自我医学监察——将改为“0+3”,但该三天内维持不许进入餐馆食店、酒吧等指定场所。近日香港商界与医学界讨论社会如何从抗疫状态恢复正常时,主流声音为先实施“0+7”。现在的正式公布还少了四天。

其次,搭乘飞机前往香港前无须再提交起飞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改以登机前24小时内快速抗原检测阴性结果代替。同时,未完成接种疫苗的香港居民也可以登机回港,但抵港后须依法完成接种,以取得日常外出所需的“疫苗通行证”。供香港居民从中国大陆免检疫返回香港的“回港易”与供非香港居民免检赴港的“来港易”机制,也将从26日起变成不设限额,适用范围更扩展至大陆全部省市区与澳门特区。此外,随着“0+3”实施,机场入境居民与旅客虽然仍需接受核酸检测,但不再需要在机场“检测待行”,而是在接受采样之后“检测放行”,并可自由选择交通工具离开机场。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阮颖娴博士听后觉得:“谁都会袋住先(先收着),但可以更好。”阮颖娴博士给BBC中文评论新措施时首先指出:“你知道去东京的机票都给抢贵了。那我要是去旅游的话,我会担心,要是中招(确诊)了,我会不会给隔离呢?”她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港府公布其放宽措施前的大约24小时内,整个东亚所发生的事情。

22日上午,台湾宣布最快将从10月13日起实施入境“0+7”,行政院长苏贞昌表示,在此之前将分阶段解封边境。同一天稍后时间,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日本将在10月11日取消入境人数上限,并开放自由行与短期免签证旅客入境。26日早晨,早于9月初已撤销入境隔离措施的韩国,宣布将在26日解除户外佩戴口罩命令,只继续强制室内戴口罩。

顺带一提,中国澳门特区虽然仍在实施比香港严格,与中国大陆一致的“7+3”措施,但由国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澳门特区政府主要持股的澳门航空宣布,将从10月12日起恢复来往越南河内与日本东京航线,并计划于11月恢复往返台北航线。澳门特区卫生局传染病防控处处长梁亦好称,当局正收集不同地方数据,进一步研判缩减隔离医学观察的可行性。

携程旅行网香港分公司(Trip.com香港)发布数据称,23日香港时间00:00至15:45之间,航班浏览人次与上周同比“激增120倍”;前五个出境目的地依次为日本东京、泰国曼谷、日本大阪、韩国首尔和新加坡,其中,东京机票订单增幅与上周同比增长650%。

对于特区政府公布新措施的时机,阮颖娴博士认为:“从地区竞争的角度讲,你都讲了,最好我也马上讲,不然在信息传播上很吃亏……要是一公布出来,这三家都开了,就差你不说,那你会被遗忘。”阮颖娴相信,特区政府现在的决定,始终还是与中国大陆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有关,现阶段削减管制,但又留一手,例如继续实施“安心出行”场所扫码追踪等,可避免遭大陆责骂港府“躺平”。

特首李家超在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重申特区政府的防疫政策,包括:第一,不躺平,要控制确诊数字,确保医疗系统的负荷力;第二,减重症和减死亡;第三,保护高风险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长期病患者。”“第四,以科学精准方法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减低管控的人数和管控的范围,容许最多日常活动和涉及的人数;第五,平衡风险和经济动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和香港竞争力,尽量给予社会最大动能和经济活力。”

标普全球评级公司(S&P Global Rating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对BBC评论说,香港撤销酒店隔离政策,外界期待已久。这将对香港经济,以及香港维持其国际金融枢纽地位提供重要的刺激。高路易说:“即使中国大陆维持其对抗新冠立场基本不变,香港仍能迈出一步,有助于强化‘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此城市将能在日后发挥其作用,包括在粤港澳大湾区倡议之下。”

新卫生首长的论战
与李家超一同宣布香港入境检疫新措施的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解释政府的决定说:“我们回顾今年Omicron(新冠奧密克戎系列变种)的疫情,从今年年初2至3月,确诊病例曾经增加至数万例以上,也引致不少人死亡。5月初,疫情回落至低三位数字后,是有回升的迹象。虽然7月中的阳性个案曾经保持平稳,但在8月中再次攀升。”

“最近,病例似乎已经去到顶点,也有回落迹象。我们回看7月至9月这一波的反弹,透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采取了很多精准防疫的措施。疫情虽然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都是一直受控的。确诊数字到一万宗的顶峰,现时已经开始回落。”

才不过一周前,卢宠茂与香港医院管理局前行政总裁梁柏贤就当前疫情死亡率定义的不点名隔空激辩,成为本地舆论焦点。梁柏贤指出,5月份至今的新冠死亡率与流感相若,质疑“有些人还拖着复常后腿”。卢宠茂反驳自去年底至今的新冠死亡率是流感的六倍,说“食花生的人讲就易(吃瓜的人说说可容易)”,又批评认为新冠死亡率跟流感分别不大是“严重选择性偏误”。卢宠茂9月17日被追问何时放宽管制时说:“今年,2022年,至今已有超过9,000人死于新冠病毒病,我们不能光看过去三个月。”

与梁柏贤的不点名隔空交火,使得卢宠茂被香港媒体形容在搞“战狼式抗疫”。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BBC中文评论说,特区政府在防疫决策上始终受到多方面拉扯,包括港府在中国“动态清零”面前不敢随意“减辣”,新加坡在香港继续处于封闭的状态下“躺赢”,还有以亲建制为主流的本地商界担忧“同归于尽”而向港府施压。刘锐绍说:“压力一定是有的,而且不是现在才出现,已经出现了颇长的时间……来源于香港经济下滑,邻近地区抢走了香港不少的优势。”

同样在港府宣布松绑入境隔离政策前的几天,不利消息接连传出。其中,国际龙舟联合会近日通过将2023年世界龙舟锦标赛从香港改到泰国举办,以及香港田径总会宣布取消2022年香港渣打马拉松——虽然后来宣布将在2023年2月举办——而新加坡渣打马拉松宣布将于12月举行之后,商界担忧国际活动将接二连三离香港而去。

而且来自商界的压力已不限于国际盛事:9月21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总干事威利·沃尔什(Willie Walsh)称,中国“清零”政策已“摧毁”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香港报章称一家国际邮轮集团考虑放弃重开香港服务,转到新加坡,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徐王美伦警告,再不放宽,未来两年香港恐怕不会有邮轮泊港,失去母港地位。

一张题为“香港新四大奇观”的梗图正在香港网络社区中流传。其内容是:修建机场第三跑道却没有飞机;修建高铁站却没有高铁;修建港珠澳大桥却没有车;修建启德邮轮码头却没有邮轮。刘锐绍对BBC中文说:“大家都明白,北京多次说‘牢牢掌握全面管治权’,那么大家早晚会追究责任追到北京去。种种形势让现在复苏的速度加快了。”

北京也似乎表达了其软化立场。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9月20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我注意到,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后多次强调,接轨世界与和内地通关并不矛盾,而且特区政府也根据香港疫情和全球疫情变化情况与香港的实际情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调整和优化香港的疫情防控措施。”“我认为,特区政府做的这些调整无可厚非,也不需要去过度解读。”

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则对BBC中文说:“其实这事情都酝酿很久了,他们(政府)经过了再三讨论,也一早就吹了风。”“这决定该是香港自己下的,但总曾知会北京……要是中国大陆很不希望香港‘开关’,香港是不会开的。”

当政府顾问也主张开放
在港府决定放宽入境隔离检疫措施的这一周,金冬雁教授与另外三名港大医学院学者联合署名的一篇文章在网上发布。文章说,香港已有充分准备,已充分了解目前当道的奧密克戎系列变异病毒株的和各种特性,因此香港“完全有条件”恢复正常社会运转。

金教授对BBC中文记者表示,这篇文章已酝酿了两个星期。“我们不是说要跟他(卢宠茂)唱对台戏,只是这是我们研究的科目,我们把科学事实都讲出来,都有哪些证据,还有我们的想法都有哪些,都讲出来,给大家参考而已。”两个多月前,卢宠茂还没有加入特区政府,仍是港大医学院肝胆胰外科讲座教授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金冬雁强调,众作者与卢宠茂分属好友,写这篇文章并无让其尴尬之意。

四位署名作者之一,是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他目前也是李家超委任的“抗疫专家顾问团”成员,在新冠疫情初期也曾作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参与大陆地区抗疫工作。这篇文章发表前不久,他本人首次确诊感染新冠,须在家隔离。

这并非袁国勇教授首次参与撰文呼吁放宽抗疫措施——7月中,他与同属专家顾问团成员的港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孔繁毅教授等三人一同撰文,呼吁趁夏季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让社区透过低度传播产生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产生“混合免疫”,从而避免医疗系统崩溃。

官方中国中央电视台9月初曾撰文,以美国疫情为例严厉批评:“事实一再证明,选择与病毒共存,就是选择跟魔鬼共舞,就是放任病毒吞噬民众健康,无视魔鬼侵害国民生命。”但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9月18日播出的《60分钟时事杂志》专访中,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说,新冠疫情已在美国结束。

袁国勇等人的文章也说,“市民大众应该开始明白新冠病毒感染已经在本港扎根,并已成为风土病之事实”,“本港绝对有条件进一步实现以检测代替隔离之‘0+7’方案,甚至更进取方案,加速迈向复常”。卢宠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香港要复常其中一样很重要的是我们的医疗系统要复常。”金冬雁认为,把新冠病毒病视作流感一类呼吸道病毒疾病,是“面对现实”,且能显著释放医疗资源。香港私营个体全科医生诊所林立,“降级”新冠病毒病,意味着能诊治新冠病毒病的医生大幅增加。金冬雁还对BBC中文指出,现在走向恢复正常之所以比之前安全,是因为数据显示病毒繁殖率已明显降低,香港再也没有土壤发生2022年初的“超级传播”事件。

“期望管理”
医学专家也高呼“0+7”的背景,是“财神爷喊穷”。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博客文章说:“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可以预期政府的收入将不如预期,但开支却有所上升,在此情况下,本年度的财政状况将较预期差。估计2022至23财政年度将会录得超过1,000亿元赤字,远高于今年初预算案所估算的563亿元。”“如是者,这将会是历来第二高的财政赤字,仅次于前年(2020年)2,325亿元赤字的历史纪录,亦意味政府的财政储备或会进一步降至8,000亿元的边缘。”

9月22日,陈茂波向记者们进一步解说:“今年的经济环境只是一般,大家看得到楼市和股市都比较淡静,所以印花税收入预计会下跌。此外,在这物业市场环境下,卖地收入也会下跌,所以我们估计今年会出现过千亿的赤字。”“总的来说,大家看到上半年的经济收缩得比较严重,估计今年全年负增长的机会非常高。”金冬雁教授对BBC中文承认,正因为持续严控疫情对香港经济所造成的冲击此时相继涌现,才要趁此机会发表他们的联名文章。

港大经济学讲师阮颖娴博士对BBC中文指出:“通常财政司司长们都会做‘期望管理’,他一早告诉你很严重——因为帐目不好看是他的错,他担心大家责难——最后结算的时候可以使使财技,把账目弄得好看点。”阮颖娴分析今年香港经济形势说:“基本上整个上半年没有了,然后现在已经是9月,是第三季度,但你能看见许多商店在说等着结业,交不起租金了,都在希望‘开关’,否则熬不下去了。整个经济展望也已经下调了。“但其实本身也能多熬好一阵子,因为他声称库房跌至8,000亿,哪怕一块钱收入都没有,政府都能熬上一年多,有条件继续做些资助、派钱、补贴的。但问题是,我想穷人都不想再要补贴。”

现在香港商界盼到了解封的消息,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机场管理局等,纷纷表示欢迎。但经济复苏速度能有多快?标普全球的高路易对BBC评论说:“个人与商业对新措施作出反应尚需时日,航空公司也需要时间调整航班。最近几年离开了香港的人和活动再也不会回来。”“但从与其他城市竞争连通性这方面去说,松绑旅游措施将能(给香港)重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香港对国际开放了,那中国大陆……
过去至少一年,国际商界估计中国何时“开关”,恢复与世界正常交往,一般是以中共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为参考。如今中共二十大定于10月16日举行,而香港先于这日子对世界“开关”。以建制派为主的香港政界中,不少人继续强调,香港与中国大陆实现免检疫通关至为重要。那么,距离中国撤销入境检疫管制还远吗?

金冬雁教授对BBC中文说,二十大前中国会松绑是“绝对不可能”,而这与中国大陆坚持大力管控有关。“中国大陆是当今全世界唯一从未经历过(新冠病毒)大规模感染的大国。要是现在放开,随时会四处爆发。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来个大爆发,然后公立医院垮了。”“你可以说它在二十大以后也许政策上会有所改变,但要改变也只能一步步走,且有真实的危险。像香港今年年初,或者是上海前段时间的爆发,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金冬雁提到了稍早前朝鲜的疫情。朝鲜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马上闭关锁国,但终归还是爆发疫情。“朝鲜与中国的分别,在于中国有检测能力。朝鲜连谁真的确诊,谁是无症状感染者都搞不清楚,但最终还是挨过去了。”“中国现在强行以大量人力物力来守着,但不可能守到永远。”刘锐绍认为,中国大陆何时愿意开放边境还是得看经济,但预期仍将走向开放,因为“现在的经济已经很烂了”。

亚洲开发银行本周将中国2022年增长预测从5.0%下调至3.3%,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今年秋冬季,是检验这个冠病病毒一个很好的观察时间段,那么如果能相对平稳地度过,相信相关部门会根据这来做相应的调整。”中国大陆何时对国际开放边境得看秋冬季,香港何时能与中国大陆恢复通关,也许道理相差无几。(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