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关注香港立法会选举

12月19日香港举行换届立法会选举,是港区《国安法》推出以及大幅度修改选举机制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相比于上一届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本届立法会议席总数由70席增加至90席,但地区直选的议席从占一半的35席下降至20席。直选议席合资格选民共447万人,全港设置了630个一般票站。

此外,功能组别则下降至30席,多个界别例如法律界、资讯科技界等由以往的个人票改成团体票。这部分有近22万名合资格选民。其余40席则由1488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内部选出,选委会原本主要职能是提名和投票选特首,新制度下,他们权力扩大,除了可以选出40个立法会议席,也具有提名的权力。选举由以往的上午7时30分至晚上10时30分(共15个小时),更改为由上午8时30分至晚上10时30分(共14个小时)。

聚焦投票率
与上届立法会选举相比,本届选举少了“火药味”,泛民派和本土派候选人集体缺席,不少人因《国安法》或示威相关的案件身陷囹圄,有些此前身兼区议员的参选人已在政府要求的效忠宣誓过程中失去资格。还有一些无法平衡各方利益没有参选。参选的合共153名符合资格的候选人竞逐90个席位,参选人仅有13人属于非建制派,包括一些曾是泛民人士。

“选举制度修改后首次立法会选战今天举行,比起谁胜谁负,不少人似乎更关心投票率。”香港本地媒体《明报》发表社论称,传统泛民政党缺席今次选举,非建制派候选人亦不多,昔日泛民建制倾力动员死斗不复见,新的政治形势,影响了不同阵营支持者的投票意欲,投票率偏低是意料中事。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在选举前表示,今届立法会选举气氛的确较以往冷淡,与爆发疫情、直选议席减少、候选人减少等因素有关,她认为,如有三成投票率就不错了。而以往选举由政治意识形态推动投票,选举气氛是过分炽热,对社会造成创伤、对立。她认为新一届立法会只要做出成绩,四年后的投票率就会回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多次进行“预期管理”。对于投票率高低,林郑表示政府没有订立目标,但不会担心,因为投票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政治、社会、经济、当时的管治等,希望市民不要过分解读。反对者则将投票率当成政治斗争的新战场,认为投票人数越少,当局越尴尬,选举认受性越差。

香港廉政公署在11月29日宣布通缉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及前区议员丘文俊,指他们涉嫌煽惑他人投白票及不投票。许智峰在脸书回应指,认为投白票、废票、不投票都是市民合法权利,被禁止是反映”暴政对人民的怯懦”。此外,政府在本次选举中采取一些新措施。比如首次在香港与深圳边境设立三个票站,让身在大陆的香港选民能够过关投票后即刻返回大陆免隔离,共有2.2万选民登记。同时香港首次在选举日推行免费交通计划。不过,当局否认有关措施是为了推高投票率。

截止发稿前,投票尚未结束,但从已有统计来看,本届投票率低于上届,大幅低于两年前区议会选举。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截至下午四点半,即开始投票后八小时,共有94万人投票,投票率为21.02%。2016年立法会选举,八小时内投票率为26.93%。2019年区议会选举,八小时内投票率为47.26%。不过,首次参与的1,488人组成选举委员会界别投票率较高,截至四点半,该界别投票率已达93.44%。同一时间,功能界别投票率仅为21.63%,其中选民人数最多的教育界、医疗卫生界、社会福利界、会计界投票率排名暂时倒数。

林郑月娥投票与反对声
今日上午,林郑月娥与丈夫早上到中环一个票站投票,她随后向媒体表示,此次选举公平、公开、公正、廉洁、且有人性化安排,呼吁已登记选民投票。她回忆自己两年前参加区议会选举,到同一票站投票,“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什么,就是‘黑暴’乱象,每个人踏入这个投票站,还要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在选举的过程内,很多建制派候选人的办事处、选举的资料都被大量破坏。这不是一场香港愿见的选举,这个不是一场民主的选举;但是今天的秩序很好,我们都很放心投下一票。”

不过,票站外传来反对声。香港政党社会民主连线主席陈宝莹等人到场示威。根据香港媒体报道,陈宝莹斥责林郑月娥摧毁选举制度,把原定去年举行的选举延期超过一年,期间制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她认为香港人的投票权被剥夺,虽然有投票权利,但实际在不断筛选审查下,港人并无真正选择。她还批评是次选举是一场戏,但任何选举都是市民表达意见的机会,呼吁市民“用良心投票”,对政府施政及未来发展表态,“被迫噤声,更要发声”。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文章,将新选举制度称为“装上安全阀” ,堵住反中乱港分子进入政权机关、破坏宪制秩序的可乘之机,文章又形容选举改制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选出优秀的管治团队,为香港解决实际问题,而参与选举是改制后必须做好的“后半篇文章”。该文形容本届候选人以各种渠道倾听民意民声、“香港选举气氛日益浓厚,令人耳目一新”,必须严格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小到课堂不再有‘黄师’、住宅不再限于劏房笼屋,大到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告别社会撕裂内耗”。(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