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红娘”纪录片的背后

一部叫“印度红娘”(Indian Matchmaking)的纪录片系列目前正在网飞( Netflix)上热播,并在印度引起热议。BBC驻德里记者潘迪(Geeta Pandey) 带我们看看这部片子为什么能引发如此反响和争议。

该纪录片围绕印度红娘西玛·塔帕利亚(Sima Taparia)为成千上万对美国和印度青年男女牵线联姻的故事为主线。塔帕利亚自称是“孟买的顶尖红娘”。她穿梭于德里、孟买以及美国的几大城市中之间当跨国红娘。该纪录片自两周前开播以来,迅速蹿升网飞热播剧榜首,并在印度社交媒体引起轰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人们对该剧是恨是爱,但似乎人人都在热追。

该片透过印度男女择偶和婚姻的面面观,让人们看到了社会中所存在的男尊女卑,种姓(Caste)制度和肤色文化等等。它在引起一些人极大愤慨的同时,也让许多人内省和深思。媒婆塔帕利亚的美国客户中多是一些30多岁的印裔美国人。这些人试过诸如Tinder 和Bumble等各种网恋APP, 最终还是想回归最传统的方法寻找爱情归宿。而在印度,塔帕利亚对话的对象则主要是年轻人的父母。塔帕利亚表示,印度父母在子女婚嫁中有最后话语权,特别是男方的母亲。许多父母要求门当户对,即对方属于同一种姓,同一宗教信仰等。

在印度,包办婚姻仍然非常普遍,大约占90%。当然,近年来年轻人自己相爱择偶的例子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地区。通常,家庭牧师、亲戚和邻居阿姨都会帮年轻人物色对象。印度父母们也会在报纸上的婚姻专栏中为自己的孩子寻找满意伴侣。但逐渐的,成千上万的专业媒人和婚姻网站也开始介入婚恋嫁娶这一市场。但令许多人吃惊的是,居然有许多成功、富裕、独立的印裔美国人也愿意尝试用这种所谓“过时的方法”来寻找终生伴侣。

安娜·维蒂卡德(Anna MM Vetticad)是记者兼电影评论家。她对BBC表示,作为一名受过良好教育、自由、中产的印度女性,她不认为婚姻是生活中必须的选项。她说,她看这部片子时就像一个局外人看一个外星世界一样。但与此同时,维蒂卡德也表示,印度的包办婚姻实际上是西方约会游戏的印度版。从这一角度来看,印度红娘纪录片有其教育意义,而且,也未必谁比谁更先进。

而片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表演”有时也很滑稽搞笑,让人对印度社会窥见一斑。媒婆塔帕利亚有时还会利用占星术和面相看一对新人是否匹配和吉利。在婚嫁大事上,塔帕里亚坚持认为“父母是最了解其子女的,因此必须要引导子女”。她还经常教导一些女性不要太固执,要学会妥协、灵活和调整适应等。塔帕利亚还时常就女性的长相评头论足,比如, 她称一名女子不上相。因此,一些批评人士称她提倡性别歧视。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还分享有关塔帕利亚和她那些挑剔客户的笑话和段子等。还有一些人批评该纪录片美化包办婚姻以及它给许多女性带来的永久性伤疤。印度坎普尔CSJM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基兰·贾(Kiran Lamba Jha)表示,挑选新娘过程是对女性的一种矮化,女性像商品一样陈列出来,被人挑三拣四。贾教授补充说,如果一个女孩因其肤色或身高等原因被拒绝会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痛苦。

纪录片里其中一位母亲告诉媒婆塔帕利亚,许多人为她儿子提亲,但全被她给拒绝了,理由不是嫌女孩身高不理想就是没受过良好教育。另一位身家富裕的男子表示,自己已经回绝了150名女子的提亲。该节目并没有质疑这些偏见,但它让人看到了父权制、歧视女性,种姓制度和肤色歧视的影子。印度作家波帕纳(Bopanna)认为,这正是该纪录片的真正作用。他说,这部纪录片有没有问题?当然有问题。因为现实就有问题,而它就是一部真人秀节目。(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