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创板开闸:伟大不是一天建成的

2019年,中国金融市场最大看点,大概首推科创板的创立。

从2018年11月高调宣布到开板,全程不过200天。高规格高效率的科创板,7月22日开始交易,这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意味着呢?科创板时刻,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机会?7月19日在上海举办的FT创新对话,主题就是科创板。申银万国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与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展开了讨论,笔者主持了这场对话。借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要点。

科创板为何成立
科创板的成立,首先来自地方探索,也就是上海方面的努力。

上海一直在努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科创板是其中重要一环。2009年,中国国务院曾经发布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2020大限将至,上海对于国际中心的尝试显然仍需努力。

随着经济转型,昔日重要的行业光彩褪去,逐渐让位于科技领域的争夺,“上海为何没有阿里巴巴”等提问,也一度引发热门讨论,引发对于上海创新空间的焦虑。重塑上海的创业创新氛围,可以说成为一个潜在突破口,此前也尝试过战略新兴板等计划。这种情况下,科创板,结合了金融和创新的想象,成为上海地方的努力推动方向。

当然,除了地方推动之外,众所周知,在监管机构正式批准之前,科创板就得到了直接来自高层的首肯。事实上,科创板正式宣布是在2018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以此而言,科创板算得上是地方探索和顶层推动的共同成果。这种模式,在中国并不鲜见,这有助于新政策新事物迅速出台。但是,最终是否落地成功,其实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科创板股票走势会如何
根据上交所数据,截止7月18日,有148家科创板受理公司。如果按照目前申请公司数量来看,募资总额已经超过2018年上海交易所主板。

其中,25家公司将在22日上市。目前这25家公司半年业绩已经公布,23家净利同比均实现增长,但是新光光电、铂力特,则出现了业绩同比下滑。从行业来看,机械与电子类成为首批公司集中地,两个行业超过一半。这些公司,并非全部就是大家设想的高新技术行业,不少其实来自传统行业的转型。多少真的具备技术含量以及可持续盈利能力,需要投资者加以甄别。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否选择上科创板,其实也有考虑。科创板最低的标准之一,是市值10亿元以上,连续两年盈利,两年累计扣非净利润5,000万元。这个门槛,对于不少高新企业来说,不再是难事,问题是否一定要挤进这一门槛?未必。张君毅指出,上市与否,标志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转向:企业上市之前,往往处于人治状态,很多交易可以在不公开情况下,小范围决定,而企业上市之后,往往处于法治状态,这意味着很多交易必须公开。从这个角度讲,上市融资,对于真正优秀的企业,其实有昂贵的成本。

对于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哪些股票可以买。对比新三板的500万门槛,科创板的投资门槛看起来比较低(50万),但所需要的隐性门槛其实远远超过。投资科创板,需要了解的技术背景高于传统行业公司,投资者的知识储备需要更新,不能仅仅凭借概念就买入。张君毅从一级市场投资人视角,建议二级市场投资者购买之前,还应多咨询相关行业人士。他举例说,比如大数据,听起来很时髦,但是了解行业人就知道,不少行业内公司赚钱并不容易。

科创板交易规则揉合了其他几个板块特点,也有不同。特点之一,在于新股上市后的前5日不设涨跌幅。这意味着什么?桂浩明认为分化可能是最大趋势。如果已经打中新股,那么更应该争取落袋为安,如果不是炒新的专业投资者,也许不要着急入手,其实可以等等看,让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

如何寻找下一个“腾讯”
科创板宣布之际,市场一度揣测,到底是“科技创新板”还是“科技创业版”。科创板英文是Star market,其实就是明星市场,这意味着寻找明星。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是扶持要点,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都是要点。如果对比纳斯达克,科创板五套标准中,还多一个新的标准,那就是看重企业研发,“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看重技术,对于企业成长甚至国家战略也许是好事,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却非一一对应。资本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认可,自有一套规则。张君毅有多年一级市场投资经验,他对比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拼多多之类受到欢迎的,往往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公司,而不是技术创新的公司。

据说,在过去二十年投资中,买腾讯可以匹敌买房产或者一线城市车牌,是收益率最高的几个选择之一。问题在于,如何鉴别真假腾讯?其实无论腾讯还是阿里巴巴,上市之初,最受关注要点其实还在其模式,这是基于中国广大的用户市场;技术并非不重要,但是绝非首要因素。

注册制的真实价值
高层宣布科创板时候,并不仅仅只是谈科创,也强调了注册制,“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此前,市场对于是否真正实现注册制尚存疑惑。单从目前科创板的情况来下,当前注册度实践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企业的通过率相当之高。这就引发下一个问题,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这其实是一个困境,越是散户集中的市场,往往监管越严格,但是市场的公司治理与保护往往越不得力。对比之下,美国上市条件往往宽松过于香港,而香港往往又宽松过于内地。在纳斯达克,一些企业可能因为发展超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比如优步。这样企业也可以上市,前提是披露信息,而类似这样的企业,即使很优秀,可能在内地也难以上市,这也是过去中国科技公司多数在海外上市的缘故。

回到中国情况,市场和监管关系往往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证券市场更是如此。科创板如果真的贯彻注册制,投资者利益如何才能得到切实保护?科创板的注册制要落地,桂浩明认为核心还在于加大信息披露。如果这点能做到,对于其他资本板块,也是一个极大的激励。本质上,这个任务和挑选明星企业一样,责任不在政府或者交易所,而在于市场。以往上对下的监督,往往是单方面而且效率不高,更多应该是增加横向监督,比如放开做空机制以及加大媒体监督。

科创板的未来
科创板是否能够成功?科创板目前有政治光环,初期表现不会太差,但是科创板的成功,最终是市场博弈的结果,其中有投资人、投资机构、监管层等不同角色多方博弈。

科创板的初衷,是对标美国纳斯达克。纳斯达克成立于1971年,当时美国经济情况也面临转型压力。经济滞涨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企业也面临无法上市主办的困难。当时证券投资,更流行的“漂亮50”(Nifty Fifty),也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盘股。可以说,这种情况和当下中国很类似。最终纳斯达克的成功翻身,还是来自90年代新经济崛起,期间纳斯达克也经历了多次泡沫和失败的洗礼。

可见,纳斯达克的成功,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科创板要成功,首先需要更多耐心。一个上市板块的成功,固然可以对于经济有指标意义,但更多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是经济决定金融,而不是相反。伟大不是一天成就的,想成就伟大,首先要学会熬过时间的考验。(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