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上“第一采花高手”

春暖花开时节,英国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英国人对园艺花卉的喜爱和着迷,世界有名。全球最盛大、最著名的伦敦皇家园艺协会切尔西国际花卉博览会,每年5月举行,总是吸引来自各地的园艺专家和业余爱好者,其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人最为喜欢的花卉中,有许多源自中国的名花异草:玫瑰、牡丹、桂花、萱草、芍药、杜鹃,菊花,黄鸢尾花,百合,等等。这些中国植物在英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的历史久远,然而绝大部分却是最近100多年,英国商界和学界特地派人到中国采集寻觅的结果。其中最有名也收获最大的,是有“中国威尔逊”之称的英国植物学者–厄恩斯特·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威尔逊前后5次到中国寻花问草,从中国寄回了65,000余件标本,其中不乏新种,还成功地将1,500多种植物引种到欧美,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园林的外观与色彩。如今西方植物学当中,以他命名的植物品种多达200多个。

威尔逊,1876年出生在伦敦西北部格洛斯特郡一个名叫契平坎普敦(Chipping Campden)的小镇。8岁时他随父母搬到伯明翰附近,年幼时入苗圃当学徒,之后成为伯明翰植物园的花匠。他边工作边在伯明翰技术学校进修园艺。对植物的喜爱和天赋,使年轻的威尔逊崭露头角,1897年他转到位于伦敦的皇家植物园邱园(Kew Garden),继续工作和深造。1899年,当全欧洲最大的苗圃维奇苗圃(Veitch Nurseries)需要一名到中国去采集新植物品种的”植物猎人”时,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院长戴尔举荐了这位年轻的邱园学徒。要说明维奇苗圃当年的兴旺发达,只需提及一个被人们几乎遗忘的事实:英国最著名的皇家园艺学会切尔西国际花卉博览会的前身–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春季花展在1862年得以创办,维奇苗圃的东家功不可没。也正是因为在园艺界的杰出贡献,维奇后来被封为爵士。1899年,威尔逊在维奇苗圃经过半年培训后,经美国在哈佛大学阿尔诺特树木园(The Arnold Arboretum)稍做停留后,前往中国寻珍觅宝。

1900年,威尔逊第一次到中国时,他是带着任务而去的:他与维奇苗圃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表示,此行旨在寻找被称为“鸽子树”的珙桐。1902年,威尔逊成功寻得珙桐后回到英国。有手帕树之称的珙桐,最早由法国传教士、植物学家阿曼德·戴维(Armand David)在1868年的一次中国行程中描述。这种树直到35年之后才引进到英国,而且是经过了一系列值得书写的故事之后。珙桐树的部分标本早就被送到邱园,苗圃主人亨利·维奇(Henry Veitch)有意寻到种子培植这种树。1899年,他委托了年轻的邱园学生威尔逊去中国寻找这种树。这对22岁的威尔逊来说很有挑战性:他从未出过国,一句中国话也不会。威尔逊带着一张手绘的地图和寥寥几句写下来的指引,就起程去了中国偏远的云南寻找那株唯一为人所知的标本树。途中,他逃过了当地的土匪,幸免于一场几乎断送性命的大病,还差一点在河中翻船淹死。当他终于找到树的下落时,他万万没有想到树已经被砍倒建房子了。好在他继续寻找,终于在1901年将珙桐树种寄回到英格兰。

1903年,婚后不久的威尔逊第二次到中国,采集传说中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罂粟科绿绒蒿属约有50种,绝大多数种类产于青藏高原地区,花朵硕大,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像第一次一样,威尔逊仍从上海出发,逆江而上过三峡,到重庆,再逆岷江而上抵达四川乐山,之后他沿茶马古道向四川康定行进。7月,在康定一片海拔3350米的高山草甸上他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全缘叶绿绒蒿。他在笔记中写道:“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开着巨大的、球形的、内向弯曲的黄花,在山坡上盛开,绵延几英里。千万朵绝无伦比的绿绒蒿,耸立在其他草本之上,呈现一片景观宏大的场面。我相信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夸张奢华的地方了。”

威尔逊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中国行,由哈佛大学阿尔诺特树木园当时的园长查尔斯·撒金特(Charles Sargent)赞助。1907年,威尔逊从湖北西部经长江至四川西部,1908年5月,他终于采集到了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岷江百合,习性特别强健,能抵御高原的寒冷干旱,还具有强大的抗病基因。在西方又有“帝王百合”之称,为了这种以他命名的百合,他几乎断送性命。

1908年,威尔逊第一次采集的珍贵岷江百合种球,在开往美国的船上全部腐烂,使他功亏一篑。1910年,他再回中国,到四川寻找岷江百合。就在这次行程中,他的右脚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伤,落下终身的残疾。所幸他采集的岷江百合球茎成功寄到美国,并在1912年在美国马塞诸赛州盛开,轰动一时。

威尔逊在中国大陆的四次行程,历经艰险。 1913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中国行的纪事报告《一个博物学者在中国西部》,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在中国的旅行方式:住与行。他这样写道:“在我们去过的地区,完全没有任何轮载运输工具,成都平原上只有简陋的独轮人力推车。没有骡拉的车队,也很少发现可以骑的马。在陆地上旅行,靠的是当地的人力轿子和自己的两条腿;渡河则乘当地的木船。”他在报告中多次提及轿子和它独特的用途:“我绝大多数时候自己徒步行走,但是一直带着一个轻便的藤制轿子。轿子是向外显示尊贵身份的符号,没有轿子的旅客装备便算不得齐全。当时,轿子比护照更加重要:你坐在上面还是走在旁边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轿子。”

1918年,威尔逊到台湾,调查当地的森林植物,主要目标是台湾特有的高大树种:秃杉和红桧。时值日据时期,威尔逊的台湾之行获得政府的大力协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他环绕台湾一圈,走访了山区,参观了阿里山、八仙山和太平山三大林场,采集了大量珍贵树种并拍摄了近百幅照片。1922年,回到阿尔诺德树木园的威尔逊发表了一篇有关台湾的文章,称台湾的山上,有东亚“最美的森林”,台湾“的确是东方之珠”。

19世纪的英国,园艺界和商界曾向世界各地派遣大量搜集植物品种的“植物猎手”。威尔逊行程之广,时间之长以及搜集的中国和东亚植物之多,使他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中国和东亚的众多植物名中。1993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出版了一本威尔逊的生平介绍,书名就是《中国威尔逊》(‘Chinese’ Wilson: Life of Ernest H.Wilson, 1876-1930 (Great Plant Collectors)。1929年,威尔逊在哈佛大学阿尔诺特树木园工作期间,出版了《中国:园林之母》(China:Mother of Gardens)一书,记载他的几次中国西部之行,书中他称中国是“花的王国”(Flowery Kingdom)。他写道:中国的确是园林之母。在我们花园最为受惠的国家当中,中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从早春盛开的金钟花到玉兰花,夏日的牡丹和玫瑰,到秋天的菊花,中国贡献给花园中的花卉财富有凭有据。(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