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设计:让人生惊艳落幕

就在两个月前,“灵魂歌后“艾瑞莎•弗兰克林(Aretha Franklin)的葬礼从美国底特律向全球直播。史蒂维•旺德(Stevie Wonder)、夏卡•康(Chaka Khan)与詹妮弗•哈德森(Jennifer Hudson)在葬礼上深情献歌。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致了悼词,100多辆粉色凯迪拉克豪车队伍停满了大街小巷。即便已是离世之人,弗兰克林仍展示了多样的装束:其所穿寿衣有鲜红色与淡蓝色中礼服各一套,以及一套金黄色晚礼服,而且所有礼服都有颜色相称的克里斯蒂安•娄伯丁(Christian Louboutin)五英寸高跟鞋与之搭配。

弗兰克林耗时七小时的葬礼就在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John McCain)葬礼前一天举行。“对于报道葬礼的媒体而言,这的确是个非同寻常的周末。”去年刚在美国成立的殡葬策划服务机构Going Out In Style联合创始人埃林•福雷(Erin Furey)这样评价道。“我希望这类葬礼能让世人对自己的后事安排思虑更为周全。”其同事卡西迪•艾文森(Cassidy Iwersen)补充道。

艾文森认为,如今一切早已今非昔比。现在普通人都不愿意用没品味的寿衣、以普通花束簇拥以及糟糕的后事流程告别人世。艾文森与其它三位联合创始人希望能帮助客户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料理后事,同时能在160亿美元规模的因循守旧的殡葬业市场中有所作为。“我们昔日都是婚庆从业者。”福雷说。在婚庆领域,客户稀奇古怪的要求与高昂的制作费用司空见惯,“而在殡葬服务方面,如此超高需求者非常少。”

客户认为我们应把殡葬视作众目睽睽之下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次亮相–展示自己的舞美设计、个性化风格以及时尚喜好的绝佳机会。这几位殡葬行业的创办者都曾在美国“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的公司工作过,这可能并非巧合。弗兰克林的葬礼由Swanson Funeral Home负责筹划,大家都认为这是其一生的恰当体现–一场深思熟虑时尚经典会以及强调家庭是其象征的绝佳机会。《Rest in Pieces: The Curious Fates of Famous Corpses》一书作者贝丝•洛夫乔伊(Bess Lovejoy)把弗兰克林与庇隆夫人(Eva Perón)以及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葬礼做了比较。庇隆夫人虽未担任公职,但享受了国葬待遇;亚历山大大帝的灵柩被设计成了宫殿模样。“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体展示体现了他的权力感。”她说。

伦敦殡葬筹划公司Poetic Endings创始人与负责人路易丝•温特(Louise Winter)过去一直是葬礼司仪,她三年前创办公司,目的就是做个完美的“了结”:“后事安排程序敷衍了事、火葬场只安排短短20分钟、葬礼承办者毫无想象力、葬礼司仪以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以及把人离世视为兜卖机会而生搬硬套主持范本。”她说,老百姓渴求葬礼形式推陈出新。“葬礼仪式不断变化,原因是大家的期望值在不断改变。”她说,“传统殡葬职业是否能适应并生存下去,我不清楚。我的公司团队着装得体,网站设计得既温馨又实用,整个殡葬流程与时俱进–旨在打造时尚、高雅而又内涵的葬礼。”

路易丝•温特阐述的衣装观点让人容易接受:“一切都顺应生前的风格。生活中从不爱穿西服,何必非要穿它参加葬礼呢?”她这样问道,“我自己偏爱的是一件白色纯棉睡衣(现就挂在自己的衣柜中),这是我从佛罗伦萨的跳蚤市场花5欧元买的。”在美国,最大的寿衣供应品牌是Ethel Maid,每年卖出成千上万的睡衣与西服,但感觉它们如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戏剧中的装束。“老百姓只能接受殡仪馆提供的这些东西。”艾文森说,“他们也许不知道还可以有更为个性化的殡葬服务。”

Going Out In Style公司的潜在客户首先得回答问卷。多数问题体现了客户的预期–举办葬礼的地点、时段以及所邀宾客–但有些建议展现了承办者组织与众不同葬礼的非凡能力:船上举办葬礼何如?通过社交媒体发丧事请帖?给获邀嘉宾发小册杂志?抑或把骨灰制到钻石或首饰中?如今逝者的穿着逐渐趋向于生态装。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Pia Interlandi of Garments For The Grave公司运用印花布、棉布、丝绸以及网眼布而不是人造面料制作寿衣,因为此举可防止尸体以统一不变的步骤降解;他们生产的寿衣还容易上身–多数衣装不合死者身,因为尸体僵硬又笨重。美国艺术家Jae Rhim Lee设计的终极寿衣(Infinity Burial Suit)是一款带兜帽的黑色寿衣,它包含了帮助降解尸体以及助力尸体养分返于自然的蘑菇与微生物。其零售价高达1,500美元。这类全新殡葬服务为什么会有市场需求?“我认为它提供了另外的殡葬服务。”艾文森说。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以及其后出生的,习惯于自我表现。“那是主流大趋势的体现–即彰显个性的理念。”“每个人的葬礼都不可能有第二次。”福雷补充道,“每个人留给世人的最后印象也只有这一次机会。”(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