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一定不仁吗?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最近谈到每年要在太空上花费10亿美元。“要有效地利用这么多资金,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我在亚马逊(Amazon)的奖金用于太空旅行。”今年4月阿克塞尔•施普林格集团(Axel Springer)在柏林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他这样解释说。这番话立刻招致批评,一些人认为,如果把这些“资金”分配给成千上万依靠食品券来维持收支平衡的亚马逊员工可能更好。意思很明白:贝索斯是个对普通人缺乏同情心的富人。

事实上,像贝索斯这样的失言之举时有发生,而许多研究表明,富人确实比较没有同情心。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较上层阶级的个体往往会感受到更“以自我为导向”的积极情绪,而较底层的人则往往会更多地“以他人为导向”来感受这些积极情绪。

2015年亚利桑那大学(Arizona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也发现,虽然富人们自认为比较有同情心,但让他们一边观看苦难照片一边给他们做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时,却显示并非如此。这些心理学家写道:“社会经济地位(SES)较高的人对他人苦难的神经反应降低。”相比之下,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似乎更能体谅他人”。2012年伯克利两位心理学家完成的一系列研究或许是近年来最为著名的。其中一项研究显示,豪车司机更有可能冲撞其他司机,给别的司机让路的可能性更低。两人还发现富人更有可能在工作中欺骗、撒谎、偷窃以及支持不道德行为。

那说明了什么呢?有钱和同情心不可兼得?显然不是。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只是捐出财富的众多超级富豪中最近的两位,这些超级富豪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的参议员赫罗狄斯•阿提库斯(Herodes Atticus)。公平地说,贝索斯确信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所以或许他对全人类抱有某种博爱。

但即便是在富人的世界里,亿万富翁也属凤毛麟角。那么,更“普通的”富人呢,比如那些备受诟病的1%?如果你属于这个群体,金钱确实能将你与社会中其他(通常是比较穷的那些)群体隔离开来。如果你碰不到他们,就更容易一概而论地说出“穷人都是懒蛋”这样的评语。

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金钱使你不那么依赖别人,让你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你会说:“我的成功是靠自身努力获得的,我谁也不需要。”以照看孩子为例。穷人很可能依靠一个由邻居、家人及朋友组成的关系网来帮衬;有钱人则会雇个保姆。此外也可能存在“邻近效应”–有些人认为没那么富的人给的小费更多,因为他们会移情(“我曾经也是个服务员”),虽然这并无定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没有同情心,关键在于能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足为奇的是,在这方面都市生活也许是有益处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ard Glaeser)提出“邻近能培养同理心”。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混杂的城区,即便你非常富有,也更有可能了解并因此同情那些不如你富的人。城市也造就了富人和穷人做同样事情的场合(比如搭乘公共交通)。研究还表明,同理心能够以正规的方式被教授。有项研究叫做“这么多人在挣扎:通过模拟贫困培养社会同理心”,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这显然是有效的。

然而,要想真正具有同情心,你必须与你所在的社会经济圈子以外的人真实地相处一些时间。这相当困难,因为富人往往缺少时间,并习惯于用钱解决问题。但没办法–果你不希望自己像一个自私的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别像一个自私的富人。没人说这很容易。(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