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商业的平衡

中国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其颇具声望的“世界遗产”称号授予具有历史意义的厦门鼓浪屿,申遗期间,当地人收获了喜人的旅游收入增长。上周,这个前多国人的定居地正式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证书,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宣传中国文化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但这一成就是有代价的。中国政府不得不限制旅游热潮,以表明中国对于保护这个海岛的独特建筑是认真的。这里的建筑汇聚了欧洲、东南亚和中国风格。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加游客数量,但现在游客减少了,所以销售额也下降了,”一家珠宝店老板黄梅宫(音译)说道。她述说了在旅游热潮的推动下,自己是怎么从一位打工者变成创业新手的。中国对于赢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所必需的国际游说已变得得心应手。目前中国拥有52个世界遗产,排名仅次于意大利。中国还希望自己提名的人选在今年10月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一任总干事,提升中国日益增强的全球影响力。

然而,随着习近平加大努力在国内外彰显中国的软实力,鼓浪屿的经历突显出中国正努力权衡遗产宣传与由国内旅游市场增长推动的快速经济发展。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中国遗产讲师朱煜杰表示:“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把遗产用作增强其国家认同感的有力工具,表明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但他补充称,快速商业化常常会威胁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鼓浪屿就是这种趋势的典型例子–从西藏到长城,类似的情况不断重演。这个面积为两平方公里的岛屿就位于繁荣的港口城市厦门的海上,每年游客超过1,000万,几乎是去年菲律宾群岛游客总数量的两倍。过去在旅游高峰时期,每天有超过10万游客走在鼓浪屿曲折、没有汽车的街道上,而岛上居民只有2万人。但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承诺的一部分,政府今年将游客数量限制在每日3.5万人。对于苏志坚(音译)这种小店老板而言,这是个坏消息,两年前,他在鼓浪屿开了一家鼓浪屿纪念品商店,然后用小店创造的不俗利润在临近的漳州市购买了他的首套房产。他说:“政府不得不在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进行权衡。”他回忆自己之前在做办公室员工时,薪水压根买不起房。

岛上一些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民认为旅游市场早该降温了。1842年,在英国赢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厦门正式对外国贸易开放。在此之前,这些居民是中国船员和侨民的主要来源之一。一家只透露自己姓陈的便利店女老板说,房地产投机客一直在利用这场旅游热潮,她小店的租金已蹿升至每月3.8万元人民币(合5860美元)。“这些房地产中介试图迫使我们搬走,”她边说边向一群中国年轻游客卖冰淇淋。“这么高的租金,在夏天利润还可以,但到了冬天就困难了。”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张侃表示,中国需要更好的管理商业化,倾听当地人的声音,而不是任由外部企业把他们赶走。他表示:“管理遗产不仅仅是保护历史建筑,还要保护当地文化。”(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